元宇宙:商機還是危機?
元宇宙(Metaverse)在近期興起後,許多人開始浮現一個問題:「到底元宇宙是什麼?」簡單來說,元宇宙可被視為沉浸式社群工具、終極版的虛擬/擴增時境(VR/AR)之應用,甚至可實現人類意識在雲端儲存的數位永生(Digital Immortality)。無論是近期FB宣布更名為Meta、蘋果表示蘋果頭盔將在2022年推出、微軟計畫將旗下之Microsoft Teams變成元宇宙,皆象徵著新時代的來臨。然而除了元宇宙將帶來的潛在商機以外,連帶地包括虛擬通貨、STO、金融詐騙、社群媒體監理、個資隱私與資安等議題也都陸續浮上檯面。就此而言,元宇宙儼然亦成為另一個虛擬世界與法律風險相聯結之處。近期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即提到,不管是元宇宙還是社群媒體詐騙,都需要建構新的法制,主管機關才有法源依據可進行監管與調查。
舉例而言,近幾年隨著虛擬通貨的興起,我國主管機關亦開始意識到虛擬通貨被運用在洗錢及資恐上的風險,因此於2021年6月22日表示「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已完成法規預告,且該辦法已於2021年7月1日正式施行。以此辦法為例,其主要之監管重點在於將原先用來監管金融機構之洗錢防制法第5條第2項,同樣的適用於虛擬通貨平台。包括應建立洗錢防制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進行確認客戶身分、紀錄保存、一定金額以上通貨交易申報及疑似洗錢或資恐交易申報等事項。
回頭來看,元宇宙因為真實與虛擬界線不斷的模糊化及匿名化之特性,可能衍生的風險諸如隱私濫用、雲端資料遭駭客入侵、虛擬通貨之盜竊、真實身分與虛擬身分之混淆、跨國監管之困難。各國的主管機關如何追趕上科技的變化,在風險逐漸擴大而無法控管以前,出台相因應之法制加以監管,亦值得所有法律從業者深思。
by 張哲偉 實習律師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士、會計學系輔系 /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灣大學法學評論學生編輯 / 中央研究院法實證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