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價值何在?談台灣法治社會的現實與落差
一個行業在這社會上的重要性有很多評斷標準,但其中最真實的或許應該是從業人員的薪資。台灣這幾年牙醫系分數超過不少老牌醫學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牙醫師的薪資漸漸超過了一般醫生。更明顯的是台灣的半導體行業的興盛,導致台灣電子相關工程師的薪資這幾年呈現井噴式成長。若考量物價與稅務成本等因素後的實質所得,其實台灣竹科工程師的薪資已經與矽谷相差不遠。
然而法律系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這些年幾乎是凍漲。這也難怪不少大學法律系錄取分數被財金科系超過。台灣律師的平均收入,不要說跟歐美比,在亞洲都應該是排在後段班。在經濟社會中,價值是被供需決定的。台灣律師收入低,主要原因與其說是這些年大幅放寬律師名額所造成,還不如說是這市場本身對法律服務需求非常少。沒有人會花沒必要的錢,若法律對於企業在台灣生存發展不是必須的,企業當然不願意投資在這方面!台灣法律市場更讓人詬病的地方還有,市場已經很小了,但這小池子中卻又被少數幾家大型事務所壟斷。對經濟學稍有常識的人都是知道,壟斷的結果受害最大的就是消費者。
台灣政府常自詡為民主法治國家,但其實雖然台灣的民主在亞洲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可是法治則還差相當地遠。 而且政府似乎從未考慮過法律也是一個產業而應該予以扶持培育。以上我點出的老問題,我認為要期待政府協助改善宛如緣木求魚,或許只能由下而上,靠人民的力量自己去推動變革了。
#法律產業現況 #律師收入分析 #台灣法律服務市場 #法律人才發展 #產業政策 #法治與民主 #事務所壟斷 #法律教育 #法律市場改革 #年輕律師出路。
侯慶辰律師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