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隱瞞凶宅資訊恐涉詐欺罪,房屋交易需誠實揭露
《美國精神病殺人魔》故意不告知凶宅之刑事責任
《美國殺人魔》(英語:American Psycho)是一部2000年的美國黑色幽默驚悚電影,由瑪麗·哈倫執導並與吉娜薇·特納共同編劇,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等主演。電影內容改編自布列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同名小說,以1980年代的紐約為背景,描述一名年輕有為的華爾街雅痞派屈克·貝特曼,私底下原來是連環殺手的故事,諷刺了1980 年代以貝特曼為代表的雅皮士文化和消費主義。
劇情講述1987年的美國紐約市,派屈克·貝特曼(Patrick Bateman)外表是一位年輕富有的投資銀行家,他注重皮膚保養和健身且飲食穿著極為講究,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名冷血殺人犯,有強烈的殺人僻好。某天,在一次商務會議上,貝特曼和他的同事們正在攀比他們的名片,炫耀他們名片的設計和風格。貝特曼被他同事保羅·艾倫的名片的奢華激怒了。貝特曼嫉妒艾倫還能預訂得上紐約當地高級餐廳朵西亞,自己卻不行。因此,貝特曼在晚餐時將艾倫灌醉,把艾倫帶進他的公寓,邊聽著音樂時邊用斧頭砍死艾倫。某天,罪惡感滿滿的貝特曼前往艾倫的公寓清理他的遺體,但發現公寓空置待售,整間房間被重新裝潢即粉刷,貝特曼為此詢問房地產仲介發生甚麼事,但仲介卻命令他離開並神秘地表示公寓不屬於艾倫。
我國法院針對故意隱瞞凶宅資訊,仍出售凶宅予他人者,認為構成詐欺罪:
刑法第339 條第1 項所謂之詐術,並不以欺罔為限,即利用人之錯誤而使其為財物之交付,亦足當之。此所稱詐術行為,不以積極之語言、文字、肢體、舉動或兼有之綜合表態等為限,其因消極之隱瞞行為,致被害人陷於錯誤,亦包括在內。若行為人有不法所有之意圖,而故意隱瞞部分事實,致被害人陷於錯誤,行為人則於相關行為過程中伺機牟取財物或不法利益,該消極之隱瞞行為,自屬詐術行為之一種。故具有告知義務,而事實上隱匿不告知,致對方陷於錯誤而交付財物,亦可成立詐欺罪。又依一般交易通念,承買人對交易標的房屋是否曾發生兇殺、自殺致死之情事,甚為重視,有無上開情事非但影響房屋之交易價格,亦影響承買人之承買意願,為至關重要之交易事項,出賣人就此足以影響承買人承買意願及交易價格之交易重大事項,對有意承買房屋之人,自負有告知義務。查被告為本案房屋出賣人,就本案房屋為凶宅而足以影響告訴人承買意願及交易價格之交易重要事項,本負有告知義務,自應將此事項據實完整揭露告知且告訴人鄭**於原審審理時亦明確證稱若知悉本案房屋為凶宅,其即無意願承購等語(見原審卷第201 頁),詎被告竟故意隱瞞不告知此事項,致告訴人誤信本案房屋確無此影響承買意願及交易價格之凶宅事由存在,因此陷於錯誤而交付財物,被告顯具詐欺取財之主觀犯意及客觀行為無訛,其詐欺取財犯行,至堪認定。
#凶宅 #詐欺罪 #房屋交易 #房地產糾紛 #隱瞞資訊 #誠實告知義務 #刑法第339條 #不動產法律 #房屋買賣 #交易安全
by 黃雋捷 受雇律師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 /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司法組學士
經歷: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 受雇律師 / 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 實習律師